Logo
柬埔寨人如此爱过春节,原来还有这段历史渊源!
Updated on: June 6, 2022, 10:30 a.m.
Published on: January 22, 2020, 10:29 a.m.

柬埔寨人如此爱过春节,原来还有这段历史渊源!


自古以来,东南亚地区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交通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国历代移民陆续南迁,给当地居民带来华夏大陆文明。东南亚地区,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五国的历法,基本上都与中国历和印度历相类似,属于阴阳历。源于历法的生肖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生肖,又称属相或十二年兽,是以十二种动物代表年份。生肖属相作为纪年的图腾本意是便于民众记忆使用。以阴历正月初一为干支和生肖转换点,循环一次为一轮。各文化有不同的动物。其中汉文化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柬埔寨古代十二生肖的较早记载,见于中国元代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作者于元朝成宗元贞元年奉命随使赴真腊。真腊即今柬埔寨。公元10至13世纪为柬埔寨文明最灿烂的吴哥时代。《真腊风土记》记录当时的情况:“十二生肖亦与中国同,但所呼之名异耳。如以马为赛(សេះseh),呼鸡为蛮(មាន់morn),呼猪为直庐(ជ្រូកchrouk),呼牛为个(គោko)之类也。” 


 

对于这段文字,20世纪初法国学者伯希有注解:“柬埔寨与占波(今越南中部)、暹罗(泰国)并用十二生肖,与中国同。其合干支为甲子,与中国制无异,似由中国输入者也。”

 

略有差异的是,现在柬埔寨之十二生肖,为一牛,二虎,三兔,四龙,五蛇,六马,七山羊,八猴,九鸡,十狗,十一猪,十二鼠。十二生肖之环,柬埔寨选牛为开头者,依次排下去,鼠便只有倒陪末座的份儿了。柬埔寨第一次发行的生肖邮票从1997年丁丑牛年开始,邮票图案更是选用中国唐代韩滉的名画《五牛图》,极具中国风。

 

历法的相通,也使许多以阴历为载体的民俗在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保存着共通性,最典型的要数农历新年了。

 

 

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举行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庆祝活动。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理所当然,在柬埔寨工作的很多中国同胞都要回乡过年。孰不知在柬埔寨,每年春节都能感受到别具乡土气息的热闹和喜悦。


 

柬埔寨的华人群体每逢农历新年,都会为柬埔寨营造一个既有仪式感,又有幸福感的节庆。

 

旅居柬埔寨的潮人占柬埔寨全部华人华侨八成左右,多半数聚居首都金边,成为柬埔寨华人社会的主体。因此,每逢新春,金边的喜庆气氛特别浓厚。办年货、贴挥春、挂灯笼、备筵席祭祖、放烟花炮竹。


 

除夕夜,柬埔寨潮人称这节日是“唐山过年”,全家都在家中‘围炉’过年,并分发给小孩‘压岁钱’。正月初,拜公祖,互相拜年,碰面也要‘口旦好话’,恭贺一年“平安”、“发财”、“万事合想”,晚辈也要给长辈拜年。

 

据传女娲氏开天辟地后,从第一日至第七日依次做了鸡、狗、猪、羊、牛、马、人,因而把初七称为‘人日’。潮汕地区把七样菜在锅中煮熟后于中午吃,称‘七样羹’。这七样菜一般取萝卜、厚合菜、葱、大蒜、韭菜、芹菜、春菜。萝卜取意为清白;韭菜俗称‘久菜’,与春菜一起取意长年回春;葱取意聪明;芹菜取意勤劳;大蒜、厚合取意诸事合算。在吃前长辈总要说:“合家清清白白,新年回春,聪明勤劳,诸事合算,百事无忌”。

 

 

遍布全球的潮汕人是出了名的保持族群传统和特征的汉民族。潮汕有“时年八节”的惯例,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节、盂兰节、中秋节、冬至节、除夕,以及春分、秋分二祭。在柬埔寨潮人也不例外。

 

每当这些节日,他们都要祭拜祖先,供品一般都很丰厚。潮人的家和家庭商店中,普遍都设有六个香炉:进家大门口有’天地父母炉’,进门厅顶设架供有’众神炉’和’祖公炉’,地上墙角设’地主伯爷炉’,各家商店设有’财神爷炉’。阴历每月初一、十五和初二、十六都要定期祭拜。

 



旅柬潮人把潮汕的岁时节日的祭拜习俗带到柬埔寨,影响了当地的高棉人。他们既信仰佛教,也奉起“神明”。特别是高棉商人看到华侨的店面都供有’财神爷‘神位,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因而也普遍供奉起’财神爷‘来。柬埔寨很多民众,包括高棉人也会在阴历正月初一走亲访友,参拜佛塔,祈福平安,以及给故人焚烧纸制的房、车、现金等。客运压力会使长途客运公司随行就市,象公众节假日一样调升客运票价。

 

 

说到华人对柬埔寨的文化影响,不得不提坐落在金边市隆边区下市仔市场旁的柬埔寨潮州会馆。潮州会馆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是会馆全盛时期,当时机构健全,有大量的房产和资金,为当时柬埔寨的经济和繁荣做出过卓著的贡献。

 

上世纪70年代中红高棉政权时期,旅柬潮人,尤其是金边的华人,遭受空前浩劫。潮州会馆也难幸免,其全部财产包括有关历史资料全部毁于一旦。历尽十载,在1993年柬埔寨潮州会馆得到重建。新会馆办中文学校,恢复中断22年的端华学校,成立潮剧组、潮乐组、大锣鼓班、醒狮团,重振潮汕文化艺术在柬雄风。

 

 

如今,端华学校总学生人数突破1万6000人,占全柬华校学生的三分之一。柬埔寨潮州会馆新会址及端华大学教学楼已破土动工,有数字化图书馆、多功能实验室,将来为柬埔寨华校学生能在国内接受高级教育提供便利。

 

除了语言和民间艺术,在市井文化方面,不论来自中国还是东南亚的华侨,在柬埔寨,特别是在首都金边,能感觉宛若置身于潮汕故土。因为潮州大排档、小食店很普遍,老板和厨师基本是潮汕‘自家人’。潮汕式的鱼丸、猪肉丸、牛肉丸、卤鸭肉、炸油条、炒果、炒面、粿条、“泡面条”、“煲白粥”、“煲咸粥”……应有尽有的地道风味。

 

 

与柬埔寨房地产网合作推广请添加↓↓↓

柬埔寨房产项目咨询请添加↓↓↓

查看柬埔寨更地理简介新闻,跟随柬埔寨房地产网Realestate.com.kh

Comments